乡见丨秧歌剧团送戏下乡来
8月底,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大秧歌剧团送戏下乡,来到上泉观村演出朔州秧歌戏移植剧目《清风亭》。晚上8点半,眼瞅着雨越下越大,村民却一直撑伞等在台下,还有观众专程开车从城区赶来。
8月底,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大秧歌剧团送戏下乡,来到上泉观村演出朔州秧歌戏移植剧目《清风亭》。晚上8点半,眼瞅着雨越下越大,村民却一直撑伞等在台下,还有观众专程开车从城区赶来。
8月底,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大秧歌剧团送戏下乡,来到上泉观村演出朔州秧歌戏移植剧目《清风亭》。晚上8点半,眼瞅着雨越下越大,村民却一直撑伞等在台下,还有观众专程开车从城区赶来。
8月底,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大秧歌剧团送戏下乡,来到上泉观村演出朔州秧歌戏移植剧目《清风亭》。晚上8点半,眼瞅着雨越下越大,村民却一直撑伞等在台下,还有观众专程开车从城区赶来。
8月27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的演员们带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濒危剧种——锡伯族汗都春剧目,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九团芙蓉社区广场开展公益演出。300余名职工群众在“家门口”欣赏了一场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盛宴。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摆放着一个化妆盒,长15.1厘米,宽10厘米,高2厘米,重2千克。随着时间的流逝,盒盖上的黑漆已有部分脱落,露出白铁的固有本色,略显沧桑。化妆盒内有7个大小不等的长格子和圆格子,分别装有少量的红、黄、黑、粉等色油彩,虽经尘积但仍有光泽。这件
延安文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将民间文艺资源转化为革命动员力量的成功实践。1935年,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之后,逐渐认识到边区文艺“如野草闲花似的到处孕生着,成长着,遍地都是翠绿的小草和美丽的花朵,虽不伟大,然而普遍,深入大众”。梆子、秧歌、落子、上党宫调、小花戏、皮簧
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看到“新大众文艺”这个概念一定不陌生,百年来“大众文艺”的讨论从未停止,一直是文艺发展的题中之义,伴随时代进程其内涵不断更新,外延不断生长,焦点也发生位移。但任何时代的大众文艺都应该能满足该时代的大众审美需求,内容要有丰富性,表达要有传播